蓝莓白粉虱:从识别到防治的全指南

阅读 607
2025-08-28 21:27 北京
一、基本信息:温室里的“白色瘟疫” 学名: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(烟粉虱),俗称“小白蛾子”,属半翅目粉虱科。 分布与习性: 全球性农业害虫,尤其青睐温室、大棚等保护地环境,冬季无法在露天存活。 繁殖力极强,年均发生8-10代,世代重叠严重,1只雌虫可产卵300-400粒,30天内完成一代。 寄主范围广,可危害蓝莓、蔬菜、花卉等600余种植物,是农业“五小害虫”之一。 二、危害症状:从叶片到果实的“连锁破坏” 叶片直接受损: 成虫与若虫群集叶背,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,导致嫩叶褪绿、黄化、卷曲,严重时整叶枯萎脱落。 叶片背面出现灰白色斑块,正面覆盖黑色煤污层,光合作用受阻,植株衰弱。 煤污病并发: 成虫排泄的蜜露为煤污菌提供营养,形成黑色霉层,进一步阻断光合作用,降低果实品质。 病毒传播: 作为蓝莓褪绿卷叶病毒等病原的媒介,造成隐性减产,甚至引发植株死亡。 果实污染: 蜜露污染果面,降低商品价值;严重时可导致落果,影响产量。 三、识别特征:三招辨清“白色杀手” 形态观察: 成虫:体长1-1.5毫米,白色或淡黄色,翅透明覆盖白色蜡粉,飞行时呈白色云雾状。 若虫:扁椭圆形,初期浅黄色,后转为棕褐色,固定于叶背吸食,体表覆盖蜡质分泌物。 卵:白色至黄色,椭圆形,产于叶背。 症状对比: 健康叶:油绿发亮,叶背无斑块。 受害叶:叶背灰白色斑块,正面覆盖黑色霉层,严重时叶片卷曲枯黄。 环境关联: 高温干旱、通风不良的温室或密植园易爆发,夏季为害最严重。 四、防治方法:综合施策,阻断传播链 1. 农业防治:从源头减少虫源 清洁田园:清除棚室周边杂草,减少越冬虫源;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残体。 合理密植:避免与萝卜、茄子等易感白粉虱作物混种,增强通风透光。 品种选择:种植抗性品种(如南高丛蓝莓‘奥尼尔’‘夏普蓝’),减少发病风险。 2. 物理防治:阻断迁入与诱杀 防虫网:温室通风口安装50-60目防虫网,防止成虫迁入。 黄板诱杀:悬挂黄色粘虫板(每亩20-30张),高度随植株生长调整,诱杀成虫。 施药技巧:早晨或傍晚露水未干时喷药,重点覆盖叶背;采用“四周包围,中间收尾”的喷药顺序,提高效果。 3. 生物防治:天敌与微生物的协同作战 天敌释放:引入丽蚜小蜂、瓢虫、草蛉等天敌,控制若虫数量。 生物制剂:喷施白僵菌、绿僵菌、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,抑制虫害。 4. 化学防治:精准用药,避免抗药性 药剂选择: 杀虫剂:25%噻虫嗪(阿克泰)2000倍液、40%噻嗪酮(扑虱灵)800倍液、20%呋虫胺、氟啶虫胺腈等。 杀卵剂:螺虫乙酯、吡丙醚,与杀虫剂配合使用。 烟剂:封闭温室可用10%异丙威或3%高效氯菊酯烟剂熏杀。 用药策略: 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,避免抗药性(建议每2-3次用药后更换)。 发病初期结合黄板诱杀,间隔3天连用2次,确保覆盖各虫态。 5. 生态调控:增强植株抗性 穴施药剂:定植时用阿克泰+嘉美红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,增强植株抗性。 营养管理:适当增加钾、磷肥比例,提高植株抗病力。

https://st-static1.ttxn.com/forums/2025/08/28/17563876216121.png https://st-static1.ttxn.com/forums/2025/08/28/17563876223789.png https://st-static1.ttxn.com/forums/2025/08/28/17563876232898.png
作品及评论仅代表作者本人,天天学农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
评论(0条)

这里还没有评论,成为第一个发表意见的人吧!
尊重他人,文明发言
喜欢 0
0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