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莓蓟马微小难察,危害叶片嫩梢花果,需农物生化综合防治

阅读 578
2025-08-18 22:53 北京
蓝莓蓟马:微小害虫的大威胁 一、基本信息 蓝莓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,是蓝莓种植中常见的微小害虫。其成虫体长仅0.5-2毫米,呈黄色、棕色或黑色,幼虫黄白色。蓟马繁殖力极强,一年可发生10-17代,世代重叠严重,终年繁殖。它们喜高温干燥环境,昼伏夜出,常藏匿于叶片背面或嫩梢处,难以直接观察。 二、危害症状 蓟马以锉吸式口器刺吸蓝莓幼嫩组织汁液,造成多部位损伤: 1. 叶片:叶背主脉两侧出现纵向褐色条痕,叶片向内卷曲或反卷,严重时全叶苍白、变硬皱缩,呈铁锈色。 2. 嫩梢:生长点受抑制,新梢弯曲枯萎,节间变短,顶部干枯。 3. 花朵:花冠出现褐色斑痕,呈“水渍状”皱缩,无法正常开花授粉,导致落花落果。 4. 果实:幼果表面形成粗糙疤痕,果皮失光,发育不良,个头变小,口感变差,商品价值大幅降低。 三、识别特征 1. 虫体观察:清晨或傍晚翻看叶片背面,可见快速移动的微小虫体;或用手机黑屏后轻弹叶片,灰白色小点即为蓟马。 2. 危害痕迹:嫩叶卷曲、褐色条痕、铁锈色斑块是典型特征,整株蓝莓中下部新生枝条叶片常最先受害。 3. 环境关联:干旱季节或设施内高温干燥时,蓟马危害易爆发。 四、防治方法 1. 农业防治: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,减少栖息地;垄面覆盖地膜,阻断幼虫化蛹通道。 2. 物理防治:悬挂蓝色或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,每3亩放置1块,定期更换。 3. 生物防治:释放斯氏钝绥螨、巴氏新小绥螨等捕食螨,或使用昆虫病原线虫寄生消灭蓟马。 4. 化学防治:选用乙基多杀菌素、呋虫胺、虫螨腈等药剂,交替使用防止抗药性;打药时间选在傍晚,重点喷施叶片背面和地面。

https://st-static1.ttxn.com/forums/2025/08/18/17555288223741.png https://st-static1.ttxn.com/forums/2025/08/18/17555288232726.png https://st-static1.ttxn.com/forums/2025/08/18/17555288245629.jpeg https://st-static1.ttxn.com/forums/2025/08/18/17555288253310.jpeg
作品及评论仅代表作者本人,天天学农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
评论(3条)
月桂
2025-09-01 21:36 河北
喜欢

蓟马难防

回复
魔术变幻的神奇
2025-09-01 15:53 福建
喜欢

这蓟马虽小,危害可不小啊!

回复
韵​
2025-08-23 13:46 福建
喜欢

这蓟马真难缠,得用生物法来治!

回复
尊重他人,文明发言
喜欢 1
3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