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“AI种地”把人都替代了?“种地三十年,不如识农AI点一点”?这话你敢信吗?

2025-08-06 14:53:37 来源:新闻中心

“靠AI种地,比老把式还准!”——这句话最近在种植圈里炸开了锅。

在广西、河北、云南等地的果园群、合作社群里,不少农户开始讨论一个新工具:识农AI

它号称不管你种啥,每天都能推送你今天该干嘛,还能回答所有病虫害和肥水管理的问题。

有人用了它之后,一人轻松管理几十亩果园,省下人、提高产;
也有人质疑:“地里的事,AI懂个啥?能看、能闻、能摸?”

今天我们不直接下结论,而是带你看3个真实的中国农业案例
看完之后,你会站在哪一边?再来确定要不要用农业AI来赋能。


✅ 案例一: 广西鹿寨县中渡镇 | 陈大哥,55岁 | 沃柑种植 36亩

陈大哥从20多岁就开始种柑橘,早年种的是蜜桔,后来全镇换种沃柑,他也不例外。但这两年越来越焦虑:

  • 天气怪得没规律,喷药老“踩雷”;

  • 病虫防不住,挂果率逐年下降;

  • 管理太靠人,老是顾头不顾尾。

2024年春,他抱着“试试看”的心态,扫码用了一个叫识农AI的微信小程序。结果让他有些“服气”了:

“识农AI比我还清楚果子长到哪一步!”
“5月提醒我注意疮痂病,我提前打了一轮药,全园一个没中招!”
“台风来了前两天,它就通知我加固果袋、清沟排水。”


 真实对比数据(他自己记录的):

“邻居笑我‘不会种地才用AI’,但收果子那天,他们都不笑了。”

你怎么看?老把式的经验 vs. 农业AI的提醒,真的不能并存吗?


✅ 案例二: 河北迁安市赵店子镇 | 李姐,48岁 | 28亩阳光玫瑰葡萄园


李姐是典型“半路转行”的种植户,早年打工,五年前返乡,租地种阳光玫瑰。她自己说:“以前啥都不懂,只能天天跟着人学。”

但葡萄难种,“一剪剪错、一病没控住,整棚就毁。”

她从2024年开始用识农AI:

AI告诉她修剪时间、控梢要点;

每天自动推送“物候期进度”和“病虫高发风险”;

最重要的是:“手机拍照,AI能判断是霜霉还是白腐,怎么治都有方案。”

今年她一个人管三棚,病果率低、卖相好,还接到了3家精品水果店的订单。

但婆婆仍旧担心:“这东西不靠谱,你看手机,真能懂葡萄?”

她笑着说:“那你来看今年我这葡萄,挂果挂的是不是比隔壁老王的整齐?”

 一个“新农人”和一个“老经验派”,你更相信谁?


✅ 案例三: 云南红河建水县坡头乡 | 马哥,42岁 | 线椒种植 40亩

马哥以前最怕的就是“打了药下大雨”,白喷不说还容易产生抗性。

今年5月,他用识农AI之后,AI在晚上10点提醒他:“预计12小时内大雨,不建议喷药。”

他立刻改期,第二天下雨,躲过一劫,至少节约了1200元农药+人工费用。

识农AI还会告诉他哪些病害风险高、哪种药剂更科学,还能保存所有喷药记录。

“种40亩地,以前靠记,现在全靠它提醒我。比请个管事的还细致!”

村里人笑他“太信手机”,但他的产量比去年提高了15%,还省下了两个工人。


 你觉得是使用农业AI工具,是“省人力”?还是“失控感”?你会让AI参与你的种地计划吗?

你还在:

  •  手抄种植记录本?

  •  打药靠天气预感?

  •  遇病靠猜?等农技员回电话?

而新农人已经在:

  • 一部手机管全园,6种作物一个AI全搞定;

  • AI一秒识虫识病,推荐用药+提醒天气;

  • 每天早8点自动推送今日农事,一点不漏!

识农AI —— 懂农业的AI,更懂你的农事!

识农AI二维码